?央視尋寶,女子拿出黃花梨交椅!全世界僅十幾把,"和坤"也不敢坐,參考價7000萬!
央視尋寶,女子拿出黃花梨交椅!全世界僅十幾把,"和坤"也不敢坐,參考價7000萬!
提示:視頻文件,請在WIFI環境內下觀看!
在2010年12月12日南京正大的拍賣會上,一把明代黃花梨交椅拍出近7000萬元,創下歷史上黃花梨椅拍賣的最高價。
據了解,被業界稱為秋拍第一把交椅的宮廷御制明代黃花梨交椅在北京拍出6150萬元,加上傭金后總金額6944萬元。該拍品經過近10輪“角逐”,最終被一名臺灣買家通過電話委托的形式購得。
交椅出現于宋元時期,為野外郊游、圍獵、行軍作戰所用。后隨著其功能的消退,進入廳堂時,四足已經成為直立形,從而演變為圈椅。交椅在過去是比較有地位的人才能使用的。古人有“第一把交椅”之說,可見交椅是排位中的第一名。
明代黃花梨交椅存世極少,最樂觀的估計,全世界范圍內也不會超過幾十把。蘇富比、佳士得兩大甩賣行近20年拍賣過數把,最低拍出的價格也要50萬美金。難怪有人說過,如果能收藏到一把好椅子,就相當于“坐擁”了天下。
黃花梨家具起源于唐朝,但到明朝才開始盛行。黃花梨木性穩定,不管寒暑都不變形、不開裂、不彎曲,有韌性,適合作各種異形家具。加上黃花梨質地細密,花紋清晰美麗、深純雅潔,深受明代文人的喜歡。在董其昌等文化巨匠的倡導和直接參與設計下,黃花梨家具的藝術風格和美學特征愈加鮮明。延續到清早期后便逐漸登峰造極。
黃花梨的肌理細膩程度,在其他木材中很難找到能與之相比的,不用上漆、著色,用砂紙和蠟稍加打磨就光可鑒人。它的光滑溫潤,代表了中國文化的一種追求自然的境界,那種美感,那種天然合一,給人無窮想象。
清代以后,黃花梨日漸稀少,一木難求。鴉片戰爭之后,中國百年戰亂,社會動蕩,明清家具大多流離失所,損毀將盡。而明清家具的用材傳統及制作工藝亦被時代潮流反復推向邊緣,日漸衰微,精于此道者后繼乏人。據說目前尚存于世的黃花梨家具不過萬件,而且70%在海外,這就更增加了黃花梨家具的珍貴性。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以黃花梨家具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家具,以其獨特的紋理、色澤、手感、香氣和設計,成為了古玩收藏家繼書畫、玉器、瓷器之后新的收藏目標。近年來,黃花梨家具更是屢屢在拍賣時拍出天價。
明代交椅以造型優美流暢而著稱,它的椅圈曲線弧度柔和自如,俗稱“月牙扶手”,制作工藝考究,通常由三至五節榫接而成,不僅起到堅固作用,更具有點綴美化效果。
此件交椅由黃花梨制成,扶手四接,接處各以鐵措銀飾件加固,兩端出頭回轉收尾。背板彎曲呈“S”形流水線,兩側帶曲型窄角牙,背板上方雕塔剎紋,背板下部起亮腳。木材相接及腿足交處皆有鐵包并簪花嵌銀絲,并以鉚釘加固,鐵片之上或簪刻云紋,或簪刻花卉,細節處紋飾亦制作精美。
交椅易于折迭,便于攜帶,但同時又需負荷承重,不易完整保存,故傳世品十分稀少,且多藏于公立博物館,狀況良好而做工精美的交椅,成為藏家心目中可遇不可求的珍品。
(文章和圖片源于網絡,給用戶提供學習和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