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海南黃花梨(降香黃檀)的存量這么少?
海南黃花梨心材堅、重、油多,千年不腐,色澤深沉華美,加上其芯材常常出現各種奇異的“鬼臉”奇紋,更顯得它與眾不同、出類拔萃、堂皇尊貴。
當然,人家還有個文藝名字,叫“降香黃檀”,還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呢!
在我們的想象中,海黃制品應該是書柜、筆筒、羅漢床等等飽含文人氣息的精品。事實卻是,在過去隨處可見海南黃花梨的時代,當地百姓因其耐腐、耐浸、耐曬等特點,多用以制作犁、耙、牛軛等生產工具,也有少部分人用它做屋梁、家具的。至于我們現在所說的各種花紋怎么美、木質多么好、香味如何提神等,應該是后來才逐步被廣泛認知和推崇的。
海南黃花梨的“替身”
說到海黃這種紅木材質,很多木友都會想到紫檀柳,原因無他,只為二者之間看起來非常相似。其實,紫檀柳跟紫檀沒有關系,跟海黃也沒有關系,而且紫檀柳未被列入紅木國標名錄。也許是因為它少有大料,很難做成家具,而紅木國標對于木材的入選標準之一是木材能夠被制成家具。所以紫檀柳沒有什么名分頭銜。公正地說,紫檀柳的木質其實并不差,密度也很不錯,作為文玩市場的小件工藝品十分合適。只可惜這幾年假冒海黃專業戶的形象把它口碑搞砸了。
↓↓↓下圖:不是海黃,是紫檀柳!不是海黃,是紫檀柳!不是海黃,是紫檀柳!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
還有一種很容易和海黃混淆的就是越南黃花梨,簡稱越黃。很多新玩家往往憑黃花梨花紋來判斷黃花梨真假、好壞,事實上,對于新人來說,海黃和越黃的很多紋路看起來都是“差不多”的。這里就不再贅述。
關于海黃的『 六場浩劫 』
▼
時至今日,海南黃花梨存量非常稀少,這主要由于其經歷過的“六場浩劫”。
第一場浩劫:上層人士的過度使用
海南黃花梨從唐朝貢品出現以后,其身價開始上漲。尤其在明代,中國經濟文化增長領先世界,鄭和七下西洋盡顯國威,那時正是黃花梨“揚名立萬”的巔峰時期。在那時,一只黃花梨床值白銀12兩,而當時的一個丫環還不到1兩。等于說一只黃花梨床已可抵十余人的身價,可見價格之昂貴。正因為皇室對黃花梨情有獨鐘,達官顯貴們競相羅致視其為珍玩,致使大量的海南黃花梨原木被運往京城供皇家使用,導致海南黃花梨遭受到大量的砍伐。
第二場浩劫:朝代更迭導致的流失
明末清初,兩朝更迭。由于動亂,皇家大量名貴硬木家具從宮廷王府流入民間。在華活動的西方傳教士看到這種珍奇的海南黃花梨家具后,極為動心,于是大量采購運到歐洲,中國古典家具第一次大規模進入歐洲市場,這也開啟了海南黃花梨流失的序幕。
第三場浩劫:西方列強的大肆掠奪
到了清代,黃花梨原材越來越少,東南亞紅木品種進入國內,皇家貴族的愛好開始轉移到從印度而來的紫檀,這無疑是給了海南黃花梨一個喘息的良機。但是好景不長,不久鴉片戰爭爆發,中國任憑西方列強宰割,名貴器物也被他們肆意掠奪,海南黃花梨因為之前“被打開”歐洲市場,飽受好評,自然難逃被大量掠奪的厄運。
第四場浩劫:社會動蕩慘遭“遺棄”
在民國時期,國內動蕩不安,黃花梨家具也好,紫檀家具也好,都不得不經歷盛極而衰的凄慘,通過種種途徑“流落尋常百姓家”。一些外國商人趁機在中國內地大量收購明清硬木家具,而那時國人窮困潦倒,為養家糊口,海南黃花梨便以極低的價格賣給了外國商人。
第五場浩劫:政治因素造成的影響
新中國成立以后的一段時間,雖然國家禁止名貴家具出境,使得黃花梨得到了一定的保護,但隨后的政治運動,使得大量黃花梨家具被當作封建遺物而損毀,在1958年“大躍進”中,“土法上馬”大煉鋼鐵,更是海南黃花梨的一場災難。由于黃花梨油性大因此燃燒時火力旺盛,持續時間長,成為當時煉鋼的好木柴。到20世紀60至70年代,農墾大軍和知識青年在海南島砍林種橡膠,加上當地黎民依然保留刀耕火種的傳統習俗,大量砍伐柴火,此次對海南黃花梨的生長環境造成嚴重破壞,這是海南黃花梨遭受的也是最嚴重的一次浩劫!
第六場浩劫:被經濟“迷昏頭”的人們
此后,作為“降香木”,海南黃花梨被大量地研制成中藥和上等的佛香原料再次遭受破壞。20世紀30年代,權威人士就曾斷言:黃花梨在我國已經絕跡。此后30年里,業內人士對這一結論深信不疑。直到1963年,上海物資交流會出現一批海南“降香木”,才推翻了這一說法。隨后的1964年春天,海南幾十立方米黃花梨木運往京城。這是海南黃花梨成批大材的最后亮相。
海黃老料目前存量不多,但是海南老料也不乏極品。越是老料,香味越醇厚,有的油料本身密度大可沉水,油脂分泌線線壓縮,折疊、密布。
過去,由于降香黃檀樹木枝干小,所以在海南島不作為主要生產木材的樹種,但由于近二十年來的傳統家具熱潮不斷,降香黃檀的價格扶搖直上,并且不受經濟波動的影響!
海黃老料、新料、干料
▼
海黃的老料與新料一直是一個較有爭議的概念,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很多時候大家所說的新老料標準并不相同。目前關于新老料的判定大致可分為三種:
01、按木料是否經過自然風干劃分
1、老料:就是砍伐后存放時間較長,表皮已基本被腐蝕氧化的木料,內部幾乎不含水分。
2、新料:則是剛剛砍伐下來的木料,因其還沒有風干,內部水分含量大,所以重量多大于老料。
3、干料:此外一種介于老料和新料之間的木料,叫做干料,是指砍伐下很久但表皮還沒有完全被腐蝕氧化的黃花梨木料。
02、以天然野生與人工種植劃分
1、老料:指在惡劣的環境中天然野生的木料;
2、新料:指經過人工干預的海黃人工林;
30年樹齡的海南黃花梨人工林橫切面
03、按生長年限劃分
1、老料:指生長年頭至少達到(或趨近)百年以上的木料。
2、新料:指生長年頭僅幾十年的。
按照這個標準,目前市場上的老料已是極其罕見了。
一、關于老料
此處是按第三個劃分標準所指的老料,生長年頭至少達到百年以上的木材,因當時基本沒有人工種植的,所以可認為是百年以上的野生林。
底色沉穩,色澤及油脂分布均勻,螢光感強,有一種溫潤如玉的感覺,木質已十分穩定,抗潮耐壓,不易變形開裂。
左為人工種植40年海南黃花梨,右為野生海南黃花梨。
此種老料大體可分成如下三種:
第一種
砍伐后經過1-3年自然蟲蝕、潮化、風化過程。
以前黎族人砍伐黃花梨后,先自然擺放讓白蟻啃食黃花梨邊材,當遇到有辛辣芳香而又堅硬的格就會停止咬蝕,蟲蝕過后裸露的格經過多次反復的潮化、干燥,再潮化、再干燥,使心材部分顏色趨于加深,色澤醇厚而一致,油質及降香物質浸潤全身,經打磨后木材表面潤澤細膩,并呈現出螢火蟲般的螢光。
這種材料制作家具不用烘干,不易開裂和變形,而且顏色漂亮香氣濃郁。
第二種
拆房,拆家具、農具老料,其木質特點與上述第一種基本相同,木性已極為穩定,經過時間的考驗不會再開裂與變形。
第三種
未經陳放的老料,由于目前野生海黃樹木已禁止砍伐,所以這種料基本都是偷伐或挖的樹根料,由于沒有自然陳放過程,木料水分還比較大,外邊的白皮也是主要靠人工削砍下去的。
二、關于新料
此處是按第三個劃分標準所指的新料,生長年頭只有幾十年的木材,有天然野生的,也有人工種植的。
目前新料因為生長周期短,所以它的邊材和芯材大都顏色渾濁、木質疏松,油性小且分布也不均勻。
三、關于老料與新料的鑒別
1、顏色。海黃老料大都顏色較深沉且渾然一體,沉穩典雅,大氣含蓄。而新料大都顏色較淺,以黃色褐色為主,紋理清晰突出,但因為其表面干燥油性不大,許多還未轉化為心材的邊材與心材交織,使得有些木材整體顏色斑駁無章,不成體系。注意:海黃油梨比糠梨的顏色要深,此與新老料無關!
2、氣味。老料因是多年天然生長,砍伐后經多次反復的潮濕、干燥使得降香味道浸潤全身,所以老料的香是醇厚持久、渾然一體的香。而新料多是人工砍伐,沒有自然陳放,所以木材外部辛辣而向內漸香,雖然也具有海黃的香氣,但缺乏整體綿延醇厚的味道。
值得說明的是,影響木材的紋理、顏色的因素很多,如:油梨與糠梨的自然因素及加工時的人為因素。上面兩點只是共性的特點,不一定所有顏色淺、花紋美的都是新料,也不能說色澤深沉、香氣馥郁的就一定是老料,具體鑒別時還是要活學活用。
另外,老料與新料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指標,不能一味強調只有老料好,新料就一無是處。加之按最嚴格標準的老料已極其罕見,所以不必迷信于新老料之分。其實新料中也不乏質地上乘、紋理飄逸的佳品,相信經過精心保養,長時間的把盤,最終效果也未必輸給老料。
四新老料制品欣賞
1、海南黃花梨老料
2、海南黃花梨新料
五、關于人工速生林
人工大面積種植海黃始于六七十年代海南,在短短的幾十年中兩廣地區、云南、福建等地也陸續開始嘗試人工引種,總體而言人工種植為了能盡快見效都會或多或少的摻入人工干預因素,如:種植地大多選擇離人類居住地較近的氣候相對穩定,土壤濕潤、肥沃地區;再加上灌溉技術及人工施肥因素,樹木生長速度可想而知,木質疏松、缺乏油性是必然的結果,因此為了區別于野生海黃,就被形象的稱為人工速生林,相信經過人工干預,物種退化只是早晚的事,所以近幾年許多專家開始質疑此種種植模式,呼吁讓種植海黃回歸山林,回歸自然。
野生海黃木質之所以縝密、堅韌、油潤,正是因為自然惡略環境致使其生長周期緩慢所致。人工速成林就像動物園里的老虎,由于人工干預早已不是那個八面威風的百獸之王了。
那么人工速成林今后會不會對老料市場產生影響呢?
客觀的說一定會有影響,但影響并不會很大。因為就目前砍伐的速成林木質看,其在密度、油性等方面根本無法與野生的海黃比較。就是退一萬步講,即使幾百年后人工種植的海黃在密度、色澤、外觀等方面與目前野生海黃一致(姑且假設能達到)。不過到那時,目前的野生海黃制品,恐怕也已成為古董,其價值也不言而喻了。人工速成林到底咋樣,只能讓我們拭目以待,叫后人評說了。
海口公園中的海南黃花梨樹(降香黃檀)
(文章和圖片源于網絡,給用戶提供學習和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