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成交價過千萬的四款精品!
2018嘉德秋拍“清雋明朗—明清古典家具精品”專場于11月20日晚舉槌,本場共64件精品上拍,有四件明清家具經典佳品成交價突破千萬元,全場總成交額高達1.53億元。
明晚期“黃花梨高束腰三彎腿榻”造型獨特,用材壯碩,風格高古,估價1200-2000萬元,經過激烈競逐,以3105萬元成交。明晚期“黃花梨‘金玉滿堂’夾頭榫帶托子翹頭大案造型精巧,紋理優美,優雅雋永,頗受買家青睞,最終以2702.5萬元成交。明末清初“黃花梨有束腰馬蹄足三屏風獨板圍子羅漢床”以1380萬元成交,清乾隆“紫檀萬壽錦地嵌百寶大掛屏”以1035萬元成交,四件精品成交價均突破千萬元。
Lot 4135
明晚期
黃花梨高束腰三彎腿榻
199×98.5×53 cm
成交價:RMB 31,050,000
此榻造型獨特,用材壯碩,風格高古,尤其是寬大邊抹、高束腰、厚托腮的交錯承托,以及腿足的彎折轉還,構造出宏大的空間構架,頗有建筑之風。
榻以紋美質堅的優質黃花梨木制作,座面活屜,下有六根原裝硬木穿帶支承。邊抹高度超常,立面厚實,鎪挖、雕刻出豐富的層次:中上部凹進,挖出形似一道窄細束腰的凹槽;下部的立面陷地雕刻扁長的海棠形開光,兩側巧飾的相向如意云頭紋則為鏟地浮雕。高束腰亦為一塊整木,用來分界成格的矮老實為在整木上挖出,而非嵌裝;矮老及海棠形開光,同樣是在整木上鏟地浮雕而成,“去”面而“留”線,足見用料奢侈。
寬邊抹、高束腰的凹凸曲折,以及鎪挖、鏟地浮雕、陷地雕刻多種技法的運用,增加了此榻的層次性和律動感。整個高束腰的界分,猶如寺廟大供桌利用高束腰的絳環板做抽屜臉的做法。托腮上斂下舒,自然過渡至三彎腿足。牙板鎪成壸門式,線條遒勁有力,兩側與腿足銜接處鎪云紋角牙。三彎腿先向外鼓出后,又向內回收,至足底向外卷轉。腿肩披覆云紋,形如花葉,與足端雕刻的卷云紋相呼應。足底承圓珠。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此榻融會貫通了須彌座和壸門榻的形式語言,可在北宋李公麟《維摩演教圖》等繪畫中窺見痕跡,其中有繪須彌座和壸門榻,而此件黃花梨榻兼有二者之風。寬邊抹、高束腰借鑒須彌座,而壸門牙板則更多的吸取了宋代壸門榻的藝術語言,可謂有取舍地借鑒融合了唐宋時期的家具形式。
Lot 4108
明晚期
黃花梨「金玉滿堂」夾頭榫帶托子翹頭大案
232.5×52.7×81.3 cm
成交價:RMB 27,025,000
大案從整體看,足以當得起凝重雄偉,渾厚大氣。大案由獨板案面、四個牙頭、四條腿足、兩塊擋板、兩個托泥組成,可輕松拆卸,運輸便利。
夾頭榫結構拆下來的牙板槽口內,分別寫著“金”、“玉”、“滿”、“堂”四個字,為組裝提供線索。一般家具上榫頭、槽口上的標識,多為標注方位的數字,較少見的有“天地玄黃”等千字文號和各種畫押,至于“金玉滿堂”款者,暫未發現第二例。
黃花梨用材粗碩厚重,選料精良,紋美質堅。案面獨板造成,宛如“一塊玉”,紋理起伏,生動美觀。翹頭與面板銜接處,切成很薄的直角,以包掩斷面的木紋。案面下又以格角榫攢邊鑲成邊框,承接獨板,造成邊抹中段凹進的效果,形成兩個層次,實為垛邊的造法,這種做法更能成就大案的雄渾一體。牙頭亦用厚材,外形略呈倒垂的如意頭狀,沿邊陽線柔韌有力。方材案足微有側腳,落在托子上,擋板用厚材鎪雕沿邊起線的大朵云紋,宛然矗立于云頭紋開光內,質樸大方。
整器造型經典,結構嚴謹,榫卯考究。在明清畫本中多見置于廳堂正中,用以陳設雅物。如此厚重雄偉之器,底足落于托子之上,不使四足著地,為的是免于腐朽;而托子底部又鏟挖凹進去的空間,將托子架空,以縮小糟朽面積,又不沉悶,每一個細節都是工匠長期經驗總結的實踐。
Lot 4141
明末清初
黃花梨有束腰馬蹄足三屏風獨板圍子羅漢床
209×103×66 cm
成交價:RMB 13,800,000
此為三屏風獨板圍子式,用獨立整板造成。明式家具權威學者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共舉十例羅漢床,前兩例(丙5、丙6)皆為三屏風獨板圍子不加雕飾者。并指出:「獨板圍子用三塊厚約一寸的木板造成,以整板無拼縫者為上,如板面天然紋理華美,尤為可貴。」從側面反映出王世襄先生對木紋之美和長獨板的重視,可以說這是家具選材是否考究的首要因素。此羅漢床迎面的一塊圍子,選用了紋理生動醒目的黃花梨。三塊獨板,上角有柔和的委角,兩端加裝窄條立材,有助于防止開裂。
床面軟屜,坐臥舒適,底有穿帶支承。邊抹素混面,至底壓一道細致的窄平線。牙、腳以圓格角相交,腿足漸收,過渡微妙而優美,收矮扁馬蹄,底踩圓球。整器紋美質堅,美麗優雅,色澤怡人,令人在視覺上得到滿足和享受,有雋永之趣,允稱明式家具精品。
Lot 4127
清乾隆
紫檀萬壽錦地嵌百寶大掛屏
141×79.5 cm
成交價:RMB 10,350,000
對比各種資料后發現,此紫檀萬壽錦地嵌百寶大掛屏為傳世最大橫向掛屏,并得到業內專家的認可,此種尺寸及工藝的掛屏民間罕有,相信此掛屏為清宮舊藏。
百寶嵌掛屏始于明代,此掛屏集名貴材質、工藝于一身,為清代國力最強盛的乾隆時期制作,甚為珍貴難得。百寶嵌的工藝以精細稱世,故高濂在《遵生八箋》中曾贊:“其費心思工本,為一代之絕”,甚受皇室喜愛,成為明清宮廷重要的裝飾物品。清代宮廷室內陳設濃妍華麗,從裝飾角度來看,紫檀嵌百寶的畫框大氣厚重,能和室內陳設和諧統一。
Lot 4123
清乾隆
紫檀嵌理石大座屏
108×36.8×93 cm
成交價:RMB 8,970,000
此紫檀嵌理石大座屏之尺寸為傳世罕見。對比各種資料后發現,這是傳世最寬大桌屏,應為清宮陳設器物。
此件座屏以精選紫檀木攢框,邊沿起陽線,裝大理石屏心,紋理渾然天成,氣勢雄偉的的自然山川間云霧繚繞,呈現出深遠磅礴之意境。如《全宋詩》所收劉敞《寒林石屏風》詩句所云:“屏風畫山皆任假,寒林石屏自然者。”“天真通貌皆生成,俗師筆墨那形似。”底座披水牙子與站牙紫檀用料厚重,雕變體螭龍勾云紋,刀法嫻熟,工藝考究精湛,絳環板開光透雕仿古玉風格飾件,體現了乾隆時期達到頂峰的慕古之風。乾隆帝尚古,工匠常將青銅器上的紋飾融入瓷器、家具等之中,使得器物圖案紋飾古樸典雅,透出古風古韻。
屏座以天作之木配合自然之石,靜穆古樸,體現了文人雅士的清賞情趣,置于桌案,坐窮泉壑。
Lot 4137
明末清初 黃花梨螭龍捧壽紋隔扇十二扇
323×60.5 cm
成交價:RMB 8,625,000
圍屏一套十二扇,完整傳世,十分珍貴。以黃花梨大料制成,堅硬的厚度也成就了其上精細的雕刻,不致輕易破損,是能流傳至今的客觀原因。
圍屏中部十扇,每扇兩根立材與五根橫棖組成框架鑲入門板。每扇可分為三部分,頂端絳環板間透雕螭龍捧壽紋;中部為屏心,可嵌裝書畫屏條。下部分三段:上為絳環板,中為裙板,皆透雕螭龍捧壽紋,下為牙板,浮雕卷草紋。左右盡端兩扇上下與其余十扇相同,只是增加立柱將屏心一分為二,內半部留空,外側則栽入橫棖三根,鑲絳環板三塊,透雕螭龍捧壽紋。十二扇屏腿足穿銅靴。
(文章和圖片源于網絡,給用戶提供學習和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